影响我人生的三本书
网上买的书今天邮到了。
小牛姐看到后说:你挺有雅兴啊。其实不是,主要是为了花钱学习。
小时候,我妈给我最愿意给我买的东西不是我最想要的玩具,而是书,所以截至到上完小学,一直想要一套乐高玩具,不知后来什么原因,也就释然了。
一
在我印象中,我第一本书真正能自己看懂,也最爱看的书,是我爸书柜里一本1978年港中大出版的《中国近代史》。书价只有几毛钱,当时幼稚的我就觉得,好便宜啊。每天写完作业,第一件事不是说预习复习功课,而是拿出来看这本书,我妈看我看的是历史书,也就随我了,这本书可以说对我现在钟爱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,无论看没看过的章节,总感觉很过瘾,由于翻的次数太多,而且对那时候印书工艺的油墨味特别“着迷”,封皮最后都被我扯掉了,但是依然不乏我对这本书的喜爱,13年的时候偶然去书店买书,发现了这本书,已经再版十几次了,但是出版社已经变成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价格翻了300倍,60多元,翻开看了下,有些内容依稀记得,但是书中大部分不利于我国“稳定团结富强民主自由”的内容全部都被删掉了,是个阉割版,买他干甚?
二
第二本不算是实实在在的书,但也是陪伴我时间最久的书,那就是《读者》,据说是亚洲发行量最大的期刊,价格不贵,从我上小学就开始买了,半月刊,我爸发现我看《读者》有个习惯,每买一期杂志,先不看里面的文章内容,而是看读者最中间的广告页,我爸笑着说,主办方就靠这玩意(插页广告)赚钱,而你最先看广告,你不正中人家圈套吗?没错,每次看读者,就想先看里面的广告,总觉得里面有吸引我的东西,印象最深的就是“凡客”和“贝塔斯曼”的广告,总觉得人家广告做的可真好,但我随后就去淘宝网买书买衣服去了。因为半月出一版,而且一直在买,以至于报刊亭的老板每到一期就自动给我留一本,我爸说还不如直接买合订版,保存方便,我问他的第一句话是:合订版中间有插页广告吗?
早期其实不爱看《读者》的文章,尤其那些鸡汤文,但是每次我爸妈出门都把Modern锁到柜子里,怕我上网。家里早期是163拨号上网,电话线要连接到modern上去,当时有电脑都是个新鲜事儿,更别说接入因特网(那时候特流行这么叫),对因特网感到非常新鲜,有一回就试着在3721(那时候百度还不出名)里面搜索“如何开锁?”,照着亿唐(这网站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的时候大幅度烧钱,入不敷出,苟延残喘到06年的时候,卖给了奇虎360)教程学半天没学会,也没撬开啊,有一天我爸妈出去上班了,我就拿着一根细铁丝往里面捣鼓,还煞有介事的转两下,撬半天都没撬开,给我急了一头的汗,快要放弃的时候,结果“啪”锁开了。。结果可想而知,由于技艺不娴熟,导致开锁之后锁不上了。。。随后我爸回来一顿胖揍!所以后来每当我干某件事想放弃的时候,总想这件事,撬锁都成功了,还有什么干不成的?
自从这件事之后,我爸干脆不锁了,他怕我撬锁成瘾,换方法了,比如鼠标下放跟头发,鼠标垫摆个特定角度,显示器电源故意不关,故意摆放鼠标或者键盘位置,当时我心想,谁的头发,摆到鼠标垫上了,“噗”的一吹,干干净净,嗯,我爸回来后,给我收拾了个干净。所以后来再也不敢偷偷上网了。
每次趁我爸妈出门,不想学习,就只能拿出《读者》来看,时间一长,也慢慢有了兴趣,感觉里面文章蛮吸引人的。由于没事就拿出来看看里面的文章,好多文章可以说是熟烂于心,后来中考和高考的时候,语文捡了个大便宜,阅读理解和作文题材全是从《读者》里节选的!
三
第三本书是我看完电视剧《亮剑》《暗算》之后,感觉意犹未尽,而且电视机拍的不全,所以找来了小说来看。那个时候,我涉猎的范围比较广,言情,谍战,推理,历史,虚幻等等都看,也不限于郭敬明、韩寒、饶雪漫、刘墉、池莉、刘震云之流。
《亮剑》和《暗算》算是我看的所有小说里面看的次数比较多的两本。
喜欢《暗算》的原因是,喜欢钱之江的沉稳与勇敢,欣赏黄依依的正直和善良,敬佩安在天的乐观与成熟。
原著与电视剧不同的是书里情节暗示组织不让他俩在一起,因为黄依依出身,作风,阶级等等,怕他们结婚影响安在天工作、影响安在天光辉形象。其实小雨早就死了,组织一直没告诉他,安在天还以为自己的妻子活着。所以他根本没办法和黄依依结婚,因为是自己感情出轨,觉得非常对不起妻子。等黄依依去世之后,组织才告诉他,才知道自己被坑了,但为时已晚。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,不能埋怨组织,所以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所有痛苦,然后孤老一生。书里写他在两个女人的墓前心如死灰那一段,让人潸然泪下。